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相关规定,现将拟审批的《昆明市寻甸县苏撒坡风电场110千伏送出线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》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。公示时间为:自公布之日起五个工作日(不含节假日)
一、建设项目概况
项目名称:昆明市寻甸县苏撒坡风电场110千伏送出线路改造工程
建设地点: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甸沙乡起于苏撒坡风电场110kV升压站
建设性质:改建
建设单位:******有限公司
环评单位:******有限公司
建设内容:项目电压等级为110kV,从苏撒坡风电场 110kV升压站起至220kV清水海变110kV构架止,线路全长11.5千米单回路架空架设导线采用 JNRLH58/LB1A-300/50 铝包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。线路延用原通道,线路路径不变,在导线对地、对交叉跨越线路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部分新增铁塔。拟新增铁塔 12 基(N1+1、N9+1、N10+1、N11+1、N14+1、N20+1、N22+1、N31+1、N32+1、N33+1、GN4(拆除N4重建)、GN24(拆除N24 重建),其中2基(GN4、GN24)为拆除原有重建。本次改造新增占地面积0.2591hm2,其中永久占地 0.0487hm2,临时占地 0.2104hm2。总投资995万元,其中环保投资36万元。
二、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
(一)施工扬尘防治防治措施: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为施工扬尘、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。采取洒水降尘;施工现场周围设置临时围栏;对临时堆砌的土方进行合理遮盖;线路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覆土回填;施工运输车辆限速、密封、遮盖等措施。
(二)水环境保护措施: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废水、生活污水。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,生活污水依托民房现有设施处理;施工废水就近回用于塔基施工作业和洒水降尘,不外排;合理选择架线位置,采取一档跨越,不在水中立塔,塔基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河岸;严格限制施工活动范围,不在水源保护区内修建临时施工便道,采用“人抬马驮”方式运送施工材料。
(三)声环境防治措施: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设备及车辆噪声。不得安排夜间施工;合理布局,高噪声设备不集中施工;塔基周围设置围挡;设备安装时采用减振基础等措施,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;运输车辆尽量控制或禁止鸣喇叭等。
(四)固体废物防治措施: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、建筑垃圾、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。工程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回填,不产生永久弃渣;建筑垃圾清运至乡镇建筑垃圾处理点处置;生活垃圾依托村庄垃圾收集站清运处置。
(五)生态环境保护措施: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生态系统完整性、对植被及植物资源、野生动物、水土流失等的影响。优化施工方案,缩短在林区内的施工作业时间;输电线路架设使用无人机架设牵引绳牵引导线、牵张工艺拉紧导线的施工工艺;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管理工作,严禁捕猎野生动物;保存表土施工结束后及时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;严格落实水土保持相关措施等。
三、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及措施
(一)电磁环境保护措施:输电线路运行会产生电磁环境影响。严格控制导线对地距离;合理选用各种电气设备及金属配件;加强线路日常管理和维护;设立相应的警示标志和防护标志,并做好警示宣传工作。
(二)声环境保护措施: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电晕放电会产生的可听噪声。选择表面光滑的导线;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;加强线路沿线巡查与宣传等。
(三)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措施:项目运营期固废主要为少量检修废弃物,属于一般固废。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小,交给供应商回收处置,处置率100%。
(四)生态影响保护措施:仅需对少数特别高大的乔木树冠顶端进行定期剪修;巡线工人数量少,且巡线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间隔,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。按林业规范修剪、加强巡检人员生态保护意识宣传教育等生态保护措施。
四、公众参与情况
建设单位已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
五、环评文件放置地点
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寻甸分局(纸质文本)、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寻甸分局(电子文本)。
六、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
在本次信息公示后,公众可通过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、电话、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看法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》,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,申请人、利害关系人可对《昆明市寻甸县苏撒坡风电场110千伏送出线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》审批意见要求听证。
七、反馈方式
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寻甸分局
电话/传真:0871-******
通讯地址:寻甸县文苑路环保局(原老二小)
邮编:655200